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派小说家出于对城市文明的失望而转向乡村,试图建立一个充溢永恒人性之美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特征和气质是在与城市的对立中显现出来的.它在空间上的孤立与城市的流动,在时间上的停滞与城市的变幻,在社会关系结构上的单一化与城市的繁杂化的对立中呈现这个世界的唯美和易碎的特征.这个世界在空间、时间和社会结构上的特点是美的人性存在并得以保存的原因,同时也是小说家主观选择和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出现极少的几类位置入手,首先来探讨被字小句的存在形式,然后通过复合被字小句与普通被字小句的对比,找出二者间的关系,以期对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的句法特点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神祇形象显示出被质疑的一面。神先以乩示预知一切,再以无处不在的力量督促人物实现神示,最终神出面解决由乩示引发的问题,显示出万能神祇与荒谬神示之间的悖反,构成对神的反讽。神对人生命的极度漠视,更表现出神的"非神性"。较之另两位古希腊悲剧家,欧氏对神的反思反映得最为明显。究其根源,被质疑的神祇既是欧氏所处历史环境的必然产物,又与其所受师友影响,及其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以类而推”是朱熹一向所倡导的经典解释方法。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阐发了朱熹对此方法所作的理论性论述,并结合其经典解释实践,考察分析了朱熹对此方法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杂体诗作为中国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卑贱低下,一直引不起学者的重视.饶少平先生<杂体诗歌概论>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其一方面吸纳了杂体诗的丰富之态与广博之趣,一方面又不失文学研究的宗旨,做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同时,也使文学研究本身开始了有意义上的反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奥赛罗》悲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分析主人公奥赛罗的人格结构,从而得出因其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的矛盾冲突导致最后的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要求相一致,在文学领域内兴起了一股启蒙文学思潮,它主要表现在五四新文化先驱的文学思想主张上,以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为精神标高."人的文学"观包蕴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侧面: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这股启蒙文学思潮在五四后半期(1921年以后)分化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3种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对近十年来周邦彦研究的分类,可从对周邦彦的生平考证与总评,其词的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地位和成就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趋势作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作家在融合宗教文化与现实人生的思考中有一个比较集中、突出的命题--对苦难的认同与超越.林语堂的人生观与他对宗教文化思想的体认有直接的重要关联,他认同苦难,将苦难视为不可避免,并努力寻求超越苦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